您现在的位置是:视角 >>正文
吗项目块链可以在新真的随心所欲加坡搞区发币
视角52744人已围观
简介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法律合规的从业者,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问:"金律师,听说在新加坡注册个基金会就能合法发币?"每当听到这个问题,我都会忍不住苦笑。朋友们,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记得2017年那会儿,区块链圈子里流传着"去中心化"的乌托邦梦想。比特币的匿名创始人中本聪确实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:不需要任何公司架构,一个点子加几行代码就能创造价值。但现实总是比理想复杂得多。现在... ...
在新加坡搞区块链项目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发币吗?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法律合规的从业者,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问:"金律师,听说在新加坡注册个基金会就能合法发币?"每当听到这个问题,我都会忍不住苦笑。朋友们,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记得2017年那会儿,区块链圈子里流传着"去中心化"的乌托邦梦想。比特币的匿名创始人中本聪确实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:不需要任何公司架构,一个点子加几行代码就能创造价值。但现实总是比理想复杂得多。现在的虚拟货币项目,哪个不得考虑法律合规、投资者保护这些"世俗"的问题?
我有个客户,去年兴冲冲地跑来问我:"金律师,我看人家都注册新加坡基金会发币,我们也这么干吧?"结果等我给他分析完,他才发现原来所谓的"新加坡基金会"根本就不是他想的那样。
新加坡发币的真相
首先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:新加坡确实对ICO持开放态度,但绝对不是什么"法外之地"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那份《数字代币发行指南》我翻来覆去研究过很多遍,他们其实把监管思路说得很明白:你可以创新,但不能乱来。
从法律角度看,新加坡所有公司形式理论上都能发币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为什么大家都青睐"公共担保有限公司"这种形式?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。
为什么是公共担保有限公司?
第一,这玩意儿听着就高大上,符合区块链项目"去中心化"的调性。而且根据新加坡公司法,这类公司必须是非营利性质的,利润不能分红,必须用于公益活动。这不正是很多区块链项目白皮书里写的那套"共建生态"的漂亮话吗?
第二,从实用角度来说,这种公司形式简直就是为发币量身定制的。最低担保额只要1新币(约合5块人民币),没有注册资本要求,还能享受有限责任保护。最重要的是,这样包装出来的代币更容易被认定为"非证券型",能巧妙避开MAS的严格监管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莱特币、比原链这些"前辈"们。他们就是靠这招在新加坡站稳脚跟的,现在都成了业内标杆。
注册流程全解析
最近帮几个客户走完注册流程,我总结出几个关键点:
1. 成员结构很重要:至少需要1个自然人,3个管委会成员,其中2个必须是新加坡本地人。我见过太多项目卡在这个环节,临时到处找新加坡朋友帮忙。
2. 公司注册地址:可以是住宅,但不能是POBOX。有次一个客户想省钱用虚拟办公室,结果被ACRA(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)直接打回。
3. 公益目的要明确:不能简单写"发展区块链",得具体说明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。建议参考成功案例的表述方式。
整个注册过程其实挺高效的,最快15分钟就能获批。但后续的税务登记、银行开户这些才是真正的挑战。特别是现在新加坡银行对区块链项目开户审查特别严格,没有靠谱的法律意见书根本过不了。
写在最后
说实话,新加坡确实是目前对区块链最友好的司法管辖区之一。但"友好"不等于"放纵"。我见过太多项目方抱着侥幸心理,最后在合规问题上栽跟头。
记住,发币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选择新加坡作为基地,意味着你要长期与这个成熟的法律体系打交道。与其想着钻空子,不如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善的合规框架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能活到最后的,往往都是最守规矩的玩家。
Tags:
相关文章
做市商圈地震!DWF Labs遭同行集体抵制 创始人霸气回怼
视角在Token 2049期间,一场名为「Web3 Connect」的论坛意外引爆了加密做市商圈的硝烟。这场口水战的焦点,正是近期备受争议的DWF Labs。这个号称"投资机构"的公司,在半年内完成多笔千万美元级别的"投资",却被业内人士直指实为"割韭菜"专家。同行的鄙视链论坛结束后,DWF Labs联合创始人Andrei Grachev还在社交媒体上礼貌致谢主办方。没想到GSR的官方账号直接开喷:"... ...
【视角】
阅读更多XRP真的能起死回生?市场给出了这些关键信号
视角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关于XRP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了,这个曾经被不少人看好的"潜力股"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?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字资产的投资人,我仔细梳理了最新的市场数据,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发现。关键支撑位的拉锯战说实话,当我看到XRP在0.47美元附近反复震荡时,不禁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它还在0.8美元上方徘徊。现在这个位置确实很关键,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球门线一样重要。从历史数据来看,0.47美元这个价位... ...
【视角】
阅读更多元宇宙热潮再升温:中国各地为何如此看好这个未来赛道?
视角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爆并没有让元宇宙退居二线,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兴产业正在中国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前沿科技的观察者,我发现最近各地对元宇宙的扶持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就拿刚刚过去的9月来说,山东和重庆两地不约而同地发布了元宇宙产业新政,一个瞄准1500亿,一个剑指1000亿产值目标,这种热度着实让人眼前一亮。地方政府的元宇宙布局我注意到,地方政府对元宇宙的支持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... ...
【视角】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