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教析度剖的破道授深数据设施基础局之曹建
记得去年九月的上海,空气中还带着夏末的余温,却挡不住区块链从业者的热情。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如期而至,香港理工大学曹建农教授通过线上连线,带来了一场关于Web3数据基础设施的精彩分享。作为亲历现场的观察者,我想带大家重温这场思想盛宴。 说实话,现在连我老家卖煎饼的大爷都在问什么是Web3。但曹教授一语中的:Web3不是赶时髦,而是互联网演进的必然趋势。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:Web1就像图书馆,只能看看书;Web2升级为可以写书的出版社;Web3则是让每个读者都能拥有书中知识的"魔法书店"。 各国政府也纷纷押注这个赛道。香港要当虚拟资产枢纽,北京发布白皮书,英国更是直接把Web3写进国策。这让我想起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,只不过这次Web3背后有区块链、智能合约这些硬核技术支撑。 曹教授特别强调,Web3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一场互联网范式的革命。他总结的三个特征特别打动我:去中心化:再也不用担心平台卷款跑路,你的数据你做主自主掌控:数字身份就像随身携带的保险箱,钥匙永远在自己手里价值代币化: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可能变成数字资产,想想就刺激 说到这,教授举了个生动的例子:现在你在社交平台发内容,平台靠广告赚得盆满钵满;但在Web3时代,你创作的每个表情包都能通过NFT变现。 曹教授把数据比作Web3的血液,这个比喻太贴切了。他提到一个痛点:目前多数项目只解决了存储问题,就像建了个大仓库,但货物怎么流通、怎么定价还是糊涂账。 我特别认同他指出的三个短板:数据共享机制缺失价值分配不透明特殊数据(如语义数据)处理能力不足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的一个DAO项目,就因为数据权限问题差点黄了。教授说的对,光有区块链不够,需要完整的"数据-算力-智能"三位一体架构。 最让我兴奋的是,曹教授透露他们正在研发协作式边缘计算平台。简单说就是把闲置的手机、电脑算力组织起来,形成去中心化的"算力电网"。这个设想太酷了,就像把无数个小发电机连成智能电网。 他们和港大的合作项目让我看到了希望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真的能实现"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开即用"的Web3愿景。 曹教授最后提出的几个挑战直击要害:如何平衡数据量与处理效率?怎样确保隐私安全?这些问题不解决,Web3就永远是空中楼阁。 但听着教授充满激情的展望,我突然想起20年前人们质疑互联网的场景。技术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像曹教授这样的学者脚踏实地的探索。这场演讲给我的最大启发是:Web3不是概念炒作,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数字文明进化。Web3为何如此火爆?
Web3的三大核心特质
数据:Web3世界的"新石油"
香港理工的破局尝试
前路漫漫,曙光已现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稳步筑底,以太坊蓄势待发
- 市场观察:9月13日下午的加密操作策略
- 流支付领域再迎突破:Zebec薪酬系统正式接入Nautilus主网
- 卓世科技掀起AI行业革命:当知识遇上模型,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玩法
- 稳定币市场上演收益争夺战:谁在赢,谁在输?
- 加密市场回暖:比特币领涨,这些小币种表现亮眼
- 第一次参加新加坡Token2049?老司机教你玩转Web3盛会
- 寒冬中的曙光:我为什么依然看好加密市场的未来
- 投资这门必修课: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- 特勤局成Bittrex最大金主?这场加密货币破产案的反转剧情
- Shibarium:小企业的区块链新机遇
- Friend.tech起死回生:2000万TVL背后的逆袭故事
- 咖啡与代码:一个乌克兰移民如何用一杯浓缩咖啡的时间颠覆区块链世界
- 2023年,我们该不该把钱投进加密货币?
- 比特币震荡行情何时休?市场困局下的投资智慧
- 跟着小神玩转加密货币,5000美元收益轻松到手
- 以太坊艰难时刻:1600美元关口成多空分水岭
- NFT市场的寒冬:8月市场深度观察与突围之路
- Friend.tech起死回生:2000万TVL背后的逆袭故事
- SHIB币价即将触底反弹?这里有个关键风险点
- 搜索
-